前庭,也可,莨菪,延髓,髓鞘
提問: 頭部眩暈
●患者性別:男●患者年齡:50●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  一、病情:多年頭部眩暈,經多方治療無好轉。  二、目的:1、是何種病?       2、治療方法       3、何種藥才能根治。●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本次持續時間為:近三天。晚上較重,如:早上起床時突然暈倒在地(只有一次),數秒鐘就又清醒,但走路時左右不穩,隨時頭部都有暈的感覺,晚上更為嚴重。●目前一般情況:早上起床時突然暈倒在地(只有一次),數秒鐘就又清醒,但走路時左右不穩,隨時頭部都有暈的感覺,晚上更為嚴重。●病史:一年。去年十月份左右也突然暈倒在地一次。●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大腦供血不足,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經治療無明顯效果。●輔助檢查:好像有磁療共枕、查血、等多種檢查。●其它:1、吃飯正常,起床時愛出汙,想睡覺。    2、非常感謝你的及時幫助!謝謝!
医师解答: 概述 眩暈是因機體空間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調所產生的自我感覺,是一種運動性錯覺。“真性眩暈”有明顯的自身或他物旋轉感或傾倒感,呈陣發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調(指物偏斜、站立不穩或傾倒)和植物神經癥狀(面色蒼白、惡心、出汗、血壓脈搏改變等);“假性眩暈”(昏暈)為自身或外物的晃動不穩感,常較持續,但也可為陣發性,伴發癥狀較輕或不顯,外物紛雜時癥狀加重。“動”的感覺是其和“頭昏”的鑒別標志。 病因 1.腦血管病:如腦動脈硬化、后下小腦動脈血栓、小腦出血、椎-基底動脈短暫缺血發作等。 2.占位性病變:上述部位的腫瘤、膿腫、結核瘤、寄生蟲等,以及其他部位的腫物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導致上述腦組織的移位、水腫等,也可引起眩暈。 3.變性和脫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癥、多發性硬化、遺傳性共濟失調等。 4.炎癥:如腦干腦炎等。 癥狀 一、前庭周圍性眩暈 均為真性眩暈,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變。 1.內耳病變(耳源性眩暈):除眩暈、眼震和前庭功能改變外,伴有耳鳴和聽力減退,多為單側性。無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1)美尼爾病:耳鳴和聽力減退呈波動性,即間歇期可恢復,但發作愈多恢復愈差(偶有一次發作后幾成全聾者)。 (2)急性迷路炎:見于中耳炎或迷路手術后。鼓膜穿孔后癥狀加重。 (3)內耳損傷。 (4)鼓膜內陷或受壓: (5)耳石和前庭終未感受器病變:表現為“變位性眩暈”。 2.前庭神經病變:①藥物中毒。②小腦橋腦角腫瘤或蛛網膜炎。③前庭神經外傷,癥狀同前庭出血,但少見。 3.前庭神經元炎:無聽力改變,僅有前庭神經癥狀。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發病,或有頭部慢性感染灶。有時呈小流行,數目自愈,且少有復發。 二、前庭中樞性眩暈:為腦干、小腦或頂顳葉病變引起。 1.腦血管病:眩暈同時伴有閃輝、復視、視物變形、顏面和肢體麻木感、頭痛、暈厥、猝倒等其他VB-TIA癥狀。 2.占位性病變:上述部位的腫瘤、膿腫、結核瘤、寄生蟲等,也可引起眩暈。 3.變性和脫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癥、多發性硬化、遺傳性共濟失調等。 4.炎癥:如腦干腦炎等。 三、眼源性眩暈。 一般為假性眩暈(視動性眩暈例外),在注視外物時加重,閉眼或閉一眼后癥狀消失(先天性眼震例外),無前庭型眼震。 四、本體感覺性眩暈。 為假性眩暈,伴有肢體深感覺減退,感覺性共濟失調和肌張力減退等。 五、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暈。 六、精神性眩暈。 檢查 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斷后,再進行相應的體檢和實驗室檢查。體檢重點為前庭功能、聽力、神經系統檢查和心血管系統檢查。 治療 一、病因治療。 二、一般治療:靜臥,避免聲光刺激,解除精神緊張等。 三、藥物對癥治療: (一)吩噻嗪類:氯丙嗪、甲哌氯丙嗪。 (二)抗組織胺類:非那根、美其敏等。 (三)莨菪類:阿托品、氫嗅酸莨菪鹼、654-2等。 (四)其他:眩暈停,合理補液基礎上短期少量脫水等。 四、手術治療: 內耳病變聽力已喪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壞手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 上面是我為你提供的一點資料,當然了你的情況可能和上面的不符合,所以我建議你到神經內科請個有深度的醫生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fym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