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乙肝,抗病毒,肝癌,病毒
提問: HBV病毒在復制
●患者性別:女●患者年齡:33●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1995年患乙肝小三陽,沒有任何癥狀,最近發現HBV病毒呈陽性,在復制,病毒數量6.94E+05 11項肝功能化驗結果:總膽紅素31.2 直接膽紅素10.9 間接膽紅素20.3 γ_谷氨?潑?5.0 其余7項在正常范圍內。我想請教專家,象我這樣的情況需要服藥治療嗎?我該怎么辦? 問了很多大夫,有的說不需要吃藥,有的說病毒在復制需要治療,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病史: 母親 弟弟都是小三陽●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10歲時患慢性甲肝 但當時已經治療好
問題補充:膽紅素高是不是意味著有膽結實,在肝功能化驗中不算是肝不正常?只要做了膽結實手術就可以,不用再當不正常治療,可以這樣嗎?
医师解答: 膽紅素高不一定就是有膽結石的,建議您能夠做肝膽的B超檢查看看。 確定是否有結石。以便對癥治療。 肝功化驗異常,提示有肝功損傷,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
全世界約有20億人曾感染過乙肝病毒,約3.5億人為現癥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40%的HBV感染者在一生中可能會發生嚴重并發癥,如肝癌、肝硬化、肝衰竭。作為肝炎大國,我國HBV感染率為57.6%,攜帶率為9.75%,有些地區如廣東的HBV攜帶者已超過1000萬。專家認為,在目前藥物治療的現狀下,乙肝治療策略最根本的就是規范。你的情況是要治療的,下面是我提的建議,供你參考:   規范治療在于理念正確   考慮到HBV具有高度變異的特點,變異病毒對于抗HBV藥物應答率低,且易產生耐藥性影響療效,從而使慢性乙肝具有難治性與復雜性,因此規范治療尤其顯得重要。堅持及早治療、終身監測、長期間斷針對性治療以及綜合治療的原則是關鍵。   規范慢性乙肝治療,首先應對關鍵問題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認識。比如,考評乙肝治療療效的目標有不少,像表面抗原消失就是病情緩解的最可靠指標,但這在當前臨床上可行性不高,屬于“可望不可及”的理想;而比較現實的療效終點則是HBeAg血清學轉換,即e抗原消失同時伴隨e抗體出現,這對于“大三陽”患者而言可以說是達到了“小康社會”的理想;實在不行,可以退而求其次,即實現病毒DNA抑制、轉氨酶恢復正常的目標,也算是達到“溫飽”。   早期治療改善預后   由于無法預測慢性乙肝進展情況,所以所有存在病毒復制的慢性乙肝患者均應早期治療,這不僅可以改善預后,預防并發癥,還有助于阻止病情發展和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當然,決定開始治療的時間也必須仔細權衡長期治療的效價比、危險性以及患者的意愿、年齡、狀況和肝病的嚴重程度,而治療的根本目的在于阻止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當患者處于“免疫耐受期”時,安全、廉價、不良反應少、可長期使用的理想治療方案目前還沒有,所以此時不推薦抗病毒治療,而只有當“免疫耐受”被打破,HBeAg陽性且轉氨酶持續升高2倍以上,才被推薦治療。   定期監測以便及時處理   對于慢性HBV感染者,應進行終生監測,并給予長期間斷性、有針對性的治療。定期監測有助于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針對病情發展早期予以針對性治療。比如,對于有HBV復制指標且轉氨酶水平升高者,應進行抗病毒治療;對于有HBV復制指標但轉氨酶水平正?虻退講ǘ擼詈媒懈巫櫓羆歟⒏萁峁扇』蚩共《局瘟啤⒒蚩寡妝8沃瘟啤⒒蚩垢蝸宋瘟啤⒒蛟菔輩揮靡┟芮泄鄄斕卻朧6雜詵腔疃員礱嬋乖擼γ?-12個月復查肝臟生化指標,必要時作B超,及時查明病情活動和轉化。有資料顯示,在對744例表面抗原攜帶者進行的平均8年多的定期監測中,有68例轉化為肝癌,這些患者的肝癌切除率為16.4%,1年生存率為31.5%,遠高于當地就診的其他肝癌患者(分別為8.7%和9.7%),看來運用B超和甲胎蛋白的定期隨訪,確能使表面抗原攜帶者的肝癌較早發現、提高療效。   綜合治療以抗病毒治療為主   對于慢性乙肝患者宜采用綜合治療,其中抗HBV病毒治療尤為重要,而且特別要強調在“指南”、“共識”范圍內規范化治療,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HBV治療。對于藥物治療應掌握好適應證、劑量和療程,用藥過程中和停藥后均要加強監測,保障安全治療,爭取最佳療效。特別應避免沒有適應證隨意用藥,盲目聯合用藥,盲目加大劑量、減少劑量或隨意停藥。   藥物療效應客觀分析   目前經驗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有普通α干擾素、核苷類似物,另外一些新的抗病毒藥物如聚乙二醇干擾素和新一代核苷類似物的不斷出現,也可能為乙肝的治療提供新的機會。但同時也應注意,藥物對單一指標(如轉氨酶、病毒DNA)的改善結果,應給予客觀全面的分析。   目前不適宜于抗病毒治療或者抗病毒治療無效的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使用抗炎、保肝治療也是很重要的,其目的是減輕肝臟炎癥、減少肝細胞損傷、延緩向肝纖維化進展。但保肝藥物品種繁多,作用有限,尚待通過嚴格的雙盲隨機對照試驗,以確認其療效。   隨著新的抗病毒藥物的逐漸開拓,調節機體免疫狀態的治療研究繼續發展,傳統醫藥研究正在以現代化手段進行,乙肝治療前景還是寬廣的。所以,對于廣大肝病患者來說,積極了解有關規范化治療的知識和現狀以及配合醫生的治療,這種意識非常重要
最好是控制一下,但是很抱歉我們不可以開藥。在慢性肝炎時,“小三陽”(病毒復制指標HBeAg陰性,抗-HBe陽性)一般表示病毒復制下降,傳染性降低,病情減輕或穩定。但并非所有病人均如此,原因有二:   1、 部分“小三陽”患者的血循環中仍有較多乙肝病毒顆粒存在,病毒仍在活躍復制,其肝損傷還相當嚴重。這是由于這部分病人體內的乙肝病毒發生了基因突變,使HBeAg表達缺失,化驗HBeAg為陰性。因此在慢性乙肝中“小三陽”不能作為病毒復制下降的絕對指標。“小三陽”時肝病有可能繼續發展,并逐步演變成肝硬化。事實上,無論“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只要肝功能不正常,就必須治療。   2、 隨著病人年齡的增加,病毒有從“大三陽”向“小三陽”自然轉變的趨勢。年輕人多表現為“大三陽”,年齡大的人的病人則“小三陽”居多,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大部分是“小三陽”。如此看來,“小三陽”者也未必都是輕病人。   此外,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小三陽”亦可向“大三陽”轉化。因此“大、小三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所以對“小三陽”的病人也要密切觀察各項肝功能化驗指標,每半年查一次血常規,肝功(ALT、AST、BIL、TP/A)、HBV DNA定量、B超等,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治療和采取何種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fym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